近期,國家環保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上半年環境狀況,在已經實行新空氣質量標準的161個城市中,僅有九個城市達標,環保形勢相對上一年更為嚴峻,當然這也與上半年大量的城鎮改造密不可分,但是仍需注意的是,必須在城鎮改造進程中大量引進模板粉碎機等環保設備,將資源再利用貫徹其中,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環境的污染,其中北海市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,在這九個城市中,北海市排名第六。
北海市今年的天氣優良率高達82.5%,實在難能可貴,特別是北海市處于空氣活動較弱和干燥地區,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,在去年北海市甚至一度出現了重度污染天氣,這當然與北海大量建筑工地以及大量掛牌機動車有著密切關系,另外作為廣西最大漁業基地,漁船尾氣以及生產魚粉所造成的污染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。然而到了今年,北海市除了嚴格剔除了很多掛牌機動車,也增加了交通線路方便人們出行,更重要的是,在建筑工地上以前那些木質模板隨意焚燒的現象有所改觀,不少工地使用了建筑模板破碎機等環保再生設備,確保建筑模板的流轉率,大大降低了拆遷重建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。
應該來說,我們的道路和目標還是很明確的,要發展勢必會造成一些污染,但是只要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我們就無需擔心,廢棄物再利用無疑是今后要走的路,雖然目前來看,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標準統一模式仍需時日,但是很多地方的優異表現為這條路開了一個好頭。